鄢覃

乱七八糟

【柚天】并非爱情(三)

圈地自萌 请勿上升真人

多视角 各种ooc慎入

大概已经非cp向了(。)

妄想给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过渡,勿上升勿上升勿上升

部分引用

{赵晶:央5记者}

作为记者能见证很多历史时刻,尤其是在竞技体育赛场上。我始终认为这一种强烈荣耀感。

我参与有关花样滑冰的采访不多,对其了解算不上透彻,但无疑的是这项运动带给我的触动很深。力量与艺术的结合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这项颇具观赏价值的竞技体育项目背后只有凄美和残忍的痛苦。训练艰辛,竞争激烈,职业生涯短暂,同时伤病率极高。我时常难以想象,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是以怎样的热忱、何般坚韧的意志,将最美好的年纪献给了赛场。

如樱花绽放般的决绝,值得人们尊敬。

这种“樱花精神”最好地体现在一位另我印象的深刻的运动员身上。
羽生结弦是花样滑冰男单的传奇,他把冰上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赛场上他是王者,这是人们所公认的。而我在赛后混采区第一时间见到的他与之不同。他看起来实在羸弱,比其他选手流了更多汗,有礼而内敛,被提问时会害羞甚至会脸红——
他的身体并不好,而他获得的荣誉往往使人们忽略他的年轻。索契夺冠时他只有19岁,在他的国家尚不是一个成年男性,对很多男孩子是一个仍然青涩的年纪。

平昌周期开始,让我特别关注的运动员又多了一位。金博洋的名字被形容为横空出世,一出现就带起了“火星难度”。赛后这个东北小伙也表现出不小的反差,赛场上够霸气,场下就多阳光。无论比赛如何,看到镜头他就会笑,回答问题也总会强调自己的原因,很是招人喜欢。我问过他对于羽生的看法,他说是偶像,从小就喜欢,当时他笑得特别开心。

而他唯一一次没有笑容的采访却是在最受关注的平昌奥运会。

那一天男子单人滑自由滑的比赛结束,彼时我从另一路观众看不见的转播信号里看见金博洋坐在前三名的绿房子里,他在等一个能不能为中国带回第一块男单奖牌的结果。看到日本选手宇野昌磨的分数打出来他有一个小小吃惊的表情,随后便默默拿起他的鞋走了。他没能留在前三名里。我知道还有十秒他就会来到我们面前,当时更多人注意到的是大屏幕上羽生结弦欢庆的场面。他走过来时我发现他的眼圈有一点红,但作为一个男孩子不轻易落泪,所以他并没有哭。我觉得我应该有一种正确的表达,于是我对他说你很棒,你已经尽力了,不用说对不起,不用道歉,你应该笑着接受采访。*

然后他说想起妈妈为他很辛苦,所以难掩情绪。他很快又恢复了那种阳光,却惹得人心里发酸。

第四名是当时中国在奥运会花滑男单项目上的最好成绩,可离领奖台一步之遥的距离还是太令人惋惜。花样滑冰在我国的基数尚小,评判运动员唯金主义的标准在大部分时候依然根深蒂固。也许会有人明白比赛结果在很多情况下也并非全全取决于选手——求而不得从来不是过错,可对这个天赋异凛的少年终将是一段绵延的钝疼。

随后在米兰世锦赛金博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面对糟糕至极的成绩他在采访里仍旧是笑,这一次笑得疲惫,却也让我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一种坚定,甚至包含一丝期待。

那让我猛然想起一段话:“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但我觉得那个时候的金博洋知道。这个被人们称作“比同龄人心理年龄小些”的小伙子其实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最终两位运动员让我在琦玉世锦赛上再一次感到身为记者的荣耀。
羽生结弦在自由滑中首次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执行分高达3.5;而金博洋迎来了蜕变,刷新了他创造的中国花滑男单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获得银牌。

我看见他们在新闻发布会后拥抱,羽生结弦捏了金博洋的脸,金博洋笑得更开心了。一瞬间我眼眶有些湿润,多希望时间在此定格。

时光会老去,历史会记录两个翩翩少年留下的色彩。只愿它不会使少年之间的羁绊褪去。

*出自龙应台《怎么跌得有尊严》

*出自《北京2022:花滑背后的故事》

评论(3)

热度(5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